share on
八成精神健康友好職場由於員工士氣較高,因此有較高的員工績效和較低的離職率。TAFEP分享培養精神健康友好職場文化的4個步驟。
研究表明,每投資1新元進行職場調整以支援精神健康,平均可獲5.60新元的回報,平均醫療開支降低13.3%,人均年收入增加6.5%。事實上,八成精神健康友好職場由於員工士氣較高,因此有較好的工作表現和較低的離職率。
以下是培養精神健康友好職場文化的4個步驟。
步驟1:爭取管理層支持並鼓勵樹立榜樣
管理層對影響員工行為和思維有重要作用。獲得領袖支持將有助強調良好精神健康的重要、設定組織期望、並使所有持份者承擔責任。
因此獲得最高層支持十分重要。
人力資源從業者需與領袖分享相關研究數據和展示商業案例,讓他們明白維持良好精神健康不僅是錦上添花的措施,而是實現組織業務目標的關鍵成功因素,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並以身作則保持健康行為,以培養一種互相支持、公開對話和互相尊重的文化,從而潛移默化,令每位員工都採取行動促進自己的精神健康。
步驟2:檢視精神健康計劃和政策
透過提供方便員工參與的計劃和活動來強調整體健康的重要,包括將精神健康相關計劃納入員工健康福利配套、允許他們報銷精神健康相關開支、或推出員工支援計劃(EAPs)等健康計劃,讓員工獲取專業精神健康協助,例如面對面諮詢和問診。僱主可考慮在組織內部建立一個受過培訓的員工網絡「精神健康推廣大使」,賦予其權力協助提升精神健康意識並給予精神健康支援。
除了建立推廣大使網絡外,僱主亦應致力鼓勵員工好好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
例如,即使員工是遙距辦公,都可為全公司的員工舉辦網上研討會,以學習管理職場壓力技巧,或運用科技在員工之間建立更好的聯繫和溝通,以促進同伴支持。
最後,配合嚴謹的保密保障措施和行為準則,以建立一個可令員工安心和信任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在坦白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時感到有安全感和受到保護。
步驟3:為主管提供培訓
主管在日常互動中與團隊建立起個人關係和聯繫,因此最能夠率先察覺員工的精神健康異樣和危險訊號。
僱主應投放資源培訓主管,使他們具備發現和識別精神困擾跡象的技能,例如何時進行干預、如何巧妙地談論精神健康、以及如何鼓勵良好習慣來管理團隊的精神健康。
與員工就精神健康問題進行一對一對話是一個好開始,這些會談應私下進行,以給予員工一個安全且不受批評的分享空間。主管應積極聆聽,讓員工可以暢所欲言,從而令他們建立信心。以靈活開放的態度與員工共同制定解決方案,例如提供靈活工作安排,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職責,或在必要時檢討和重新評估他們的工作量。
有機會的話,主管也可分享自己的精神健康經驗,令員工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新加坡盛行的「永遠在線」工作心態也有損精神健康。鼓勵自我保健和促進精神健康不代表不鼓勵努力工作。改變規範並讓團隊在需要時暫停工作,可提高員工的敬業度和工作滿意度。主管應就員工對工作時間、可用時間和回應時間方面的界線和喜好,作明確定義、進行溝通、達成共識和遵守約定,以保持健康行為。
步驟4:定期檢視進度並改善計劃和流程
正如組織需求在不斷變化一樣,個人精神健康旅程也不是固定的。
為保持相關,僱主應定期檢討計劃和流程,並作出相應調整。例如定期進行員工調查(如iWorkHealth)或焦點小組,以了解員工最新整體精神健康狀況,並確定潛在工作壓力來源。企業亦可建立內部渠道,以收集關於有損精神健康做法的匿名反饋。
精神健康是個人旅程,但不一定要孤身上路。
多項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企業在精神健康方面的投資最終會得到回報,並有助提升員工的健康和士氣,使他們願意加倍努力工作,並有助企業保持良好財政狀況。
TAFEP提供資訊和資源協助僱主和人力資源專業人員緊貼最佳人力資源實踐。詳情請瀏覽 tafep.sg。
圖片來源/123RF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