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 Tech Asia Summit 2024
人力資源人員如何在危機時期保護員工的精神健康

人力資源人員如何在危機時期保護員工的精神健康

 

READ IN ENGLISH

儘管香港職場對精神健康問題的意識日益增強,但還有很多工夫要做。壓力和倦怠一向被視為兩種常見的精神問題,但焦慮和抑鬱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香港職場所關注。

鑑於本港近月面對示威活動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雙重壓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可能會成為另一種常見精神問題。

工作時精神狀態欠佳,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公司收入均會造成損失,不應掉以輕心。

無法採取有效行動的最大障礙之一,是亞洲各地職場對於精神健康問題有著揮之不去的羞恥感,令員工羞於匯報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亦妨礙企業正視和支持職場健康概念。

在2019年發表的一份綜合報告《在亞太區工作:人力資源和管理主要優先事項》證實,亞洲僱員遇到精神健康問題時不願意在工作上表達自己的感受,過半的香港和新加坡受訪者指與上司或同事討論精神健康問題會感到尷尬。

人力資源人員滿足員工健康需求的方式之一是報讀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組織文化也是部分原因。該報告顯示,對於公司是否願意正視精神健康問題,48%的香港受訪者認為其公司對話題有忌諱,中國內地(46%)和新加坡(40%)的數字甚至更低。

然而,員工羞於在職場上「坦承」自己遇到精神健康問題未必是因為尷尬或羞恥,這可能與嘗試自我防衛也有關係。

壓力測試
據Psynamo Group駐港臨床心理學家Scarlett Mattoli博士表示,跟世界各地其他主要城市一樣,部分問題在於香港一向以人才短缺和要求員工做到最好而見稱。

她向《Human Resources》表示:「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超越競爭對手,是一套經驗證能有效保持人才動力和工作效率的方法。人才渴望走入市場,靠攏已有成就的公司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務求在市場上分較大一杯羮,因此造成人才不斷流失。」

時刻認為總有人爭相取代自己的心態,可能是造成壓力的一個因素。

她說:「另一方面,有時會以咖啡、純粹的意志力、甚至非處方藥和非法興奮劑來催促自己,對身體和精神健康造成損害。」

企業這種「推動生產力」方式確實使員工更具競爭力,但如果完全忽視員工福利等所有其他因素的話,最終只會削弱員工實力。

「這種(推動力)可能是使許多企業不願採取真正有意義的預防措施的原因,就像香港的斜坡一樣,開始崩塌之前,沒有人預先檢查結構支撐,認真考慮不斷施加更多壓力會造成的後果。」

警號
但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如何識別員工的危險訊號?

眾所周知,即使是專業醫護人員,有時亦難以察覺抑鬱症等某些精神健康問題,但有許多跡象或表明員工正承受壓力、焦慮、甚至抑鬱等情緒問題,人力資源專業人員可多加留意。

Mattoli解釋:「警號有很多,每位受影響人士都有一些共通點,例如外表、煩躁不安、工作效率、遲到、缺勤、甚至是低效出勤及體重增減等,但(每個人)亦有個別表現。」

多一份人情味並不等於少一份專業。

「人力資源部門能夠接觸公司上下所有員工,因此可以盡快掌握情況。但對於大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而言未必可行,而追蹤身體和情緒健康的設備或有助(提升)團隊和公司對員工個人狀況的認知。」

參考追蹤設備是一個有趣的做法,沒什麼比得上人類的理解和同理心,但科技亦可發揮作用,一些企業正採取數碼化方式來培養職場健康。

管理世界各地豪華酒店的凱悅酒店集團,最近與提供正念和精神訓練的健康應用程式Headspace達成合作,凱悅酒店的員工可免費使用Headspace,以加強自己的精神健康和福祉,而該服務亦擴展至其企業客戶。

凱悅酒店集團首席商務官Mark Vondrasek說:「通過與Headspace等行業先驅合作,我們可以更好地關懷員工,並幫助他們優先照顧自己的健康。」

預防勝於治療
為人力資源人員提供培訓以幫助遇到精神健康問題的員工的同時,最理想的做法是預先制訂預防策略。

Mattoli說:「目前世界各地大型企業大力投資,推出健康保險和員工支援計劃,在員工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時提供支援,但採取預防措施更為有效。」

「一些人本身有精神健康問題,而工作環境令問題加劇;另一些是由於工作和/或對期望/時間/精力等管理不善而引發精神健康問題。」

Mattoli建議先了解員工在工作上的個人節奏,同時考慮職位的要求,這樣能有效舒緩已存在和因工作而產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障礙。

因疏忽無知而忽略職場上的壓力和焦慮問題(通常與身體健康問題並存),或故意對問題置之不理,最終只會導致更大的時間、生產力、金錢和人力資本損失。

開誠布公地討論職場精神健康問題不再是禁忌,才能取得有意義的進步

人力資源專業人員還能做什麼?
人力資源人員可採取許多措施為員工建立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Mattoli解釋指,確保員工擁有其自身領域的最高水平知識、制訂內部指導機制、消除學習障礙、以及投資建立有利溝通交流的工作環境,都是有效的措施。

她補充說:「不僅設置開放式座位,更要設計開放空間,鼓勵每位員工放下『角色身份』,互相坦誠交流。」

另一個有助人力資源專業人員時刻緊貼公司員工健康需求的大力推薦方法,是報讀「精神健康急救」課程,現時很多這類課程提供網上和面對面課堂選擇。

Mattoli說:「『精神健康急救』等課程一直致力確保每個人都擁有共同的認知和語言,並在有需要時願意互相伸出援手。」

「並非每個人都要成為專業精神健康人員,但我們亦要對此有所認識,並了解如何幫助自己和他人保持精神健康。」

Mattoli表示,留意職場福祉和員工精神健康「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每個人都可能從中受益」,這同時適用於人力資源從業員和員工身上。

「多一份人情味並不等於少一份專業。」

本文已獨家刊載於《Human Resources》雜誌。
閱讀1/2月號網上版香港《Human Resources》雜誌:

Follow us on Telegram and on Instagram @humanresourcesonline for all the latest HR and manpower news from around the region!

Free newsletter

Get the daily lowdown on Asia's top Human Resources stories.

We break down the big and messy topics of the day so you're updated on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Asia'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 for free.

subscribe now open in new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