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這位資深行業領袖認為,要取得突破,領袖必須與團隊一起集思廣益,互相討論,共同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尾澤一弘於33年前加入佳能,從此展開一段精彩的職業旅程。
從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尾澤一弘加入佳能日本總公司擔當銷售實習生,負責向客戶打電話促銷,並挨家挨戶尋找新客。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因遭到拒絕而感到沮喪,但他未有因此而放棄,反而專注與客戶建立聯繫,並建立自己的數據庫。
他的努力贏得上司和同事的認同,往後的事業亦一直平步青雲。
繼成為佳能中東分公司的創始成員之一、佳能新加坡分公司商務影像方案部總監、以及佳能菲律賓分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後,尾澤一弘最近於2022年9月獲任命為佳能香港董事長及行政總裁,領導公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大灣區的整體營運。
這位資深行業領袖接受《Human Resources Online》的Tracy Chan專訪,分享他的職業生涯,以及他在過程中學到的領導技巧。
問:您最初加入佳能時擔當銷售實習生,什麼原因促使您效力公司33年?
老實說,我一開始沒想過會在佳能工作這麼久!我從早稻田大學畢業後,便加入佳能擔當銷售實習生,但實際工作情況與培訓時不同。
我們必須自行聯絡新客戶,不斷打促銷電話、到處走訪、親自叩門尋找新客。我們每天要打電話給多達一百位客戶,很多客戶拒絕我們,確實是一項艱鉅的工作。
當時我剛從大學畢業,不斷被人拒絕讓我感到很沮喪,但我拒絕放棄,甚至鞭策自己與客戶建立聯繫,並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努力打好基礎。
上司和同事對我的努力予以認可,我自此受到賞識。 那是一個轉捩點,也是我在佳能33年旅程的起點。
問:過去三十載,您在佳能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
我有兩段難忘的經歷;第一段是在2017年晉升為佳能菲律賓分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第二段是成為佳能中東分公司的創始成員之一。
在佳能中東分公司的時候,我是董事長麾下的五位創始成員之一。當時資源有限,員工寥寥無幾,我們一同在杜拜建立業務。兩年後我回到日本,那時候佳能中東分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過百名員工的企業。那是一段很有成就感的經歷。
當我成為佳能菲律賓分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時,要面對另一個挑戰。我加入之前,佳能菲律賓分公司的一個業務部門多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急需進行改革。為此,我建議招聘新的高級管理人員。我們攜手打下基礎,共同克服不同問題。經過五年的努力,成立24年的佳能菲律賓分公司終於在2021年錄得盈喜。
這些挑戰成為我的絕佳發展機遇,也是我寶貴的里程碑。
問:您現時掌管公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大灣區的整體營運,您認為在這些市場拓展業務有何主要挑戰和機遇?
最大的挑戰當然是隔離政策。與周邊地區相比,香港是疫情期間最難入境的地方。但來到香港之後,我加深了對大灣區的了解。
中國內地、大灣區與香港之間的關係日益加強,無疑為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機遇。隨著兩地邊境逐步重開,將會是拓展業務的重要時機,因此我們應做好準備以等待關鍵時刻。
問:您認為所在行業目前面對的首要人才挑戰是什麼?您有何相應的人才規劃以作應對?
近年確實有很多困難和挑戰,人才不斷流失,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我們應提醒自己,有危便有機。
我們的企業定位可能會轉變,但我們應為人才樹立遠大的願景,與他們一起努力,化危為機。
問:您曾在全球不同地區,包括亞洲、歐洲和中東任職,您認為不同市場的人才有何不同優先事項?
歐洲員工較注重優化任務,他們總是以準時下班為目標。而亞洲員工,甚至一些中東員工,必要時不介意稍微加班。因此要提升員工投入度,我們必須根據人才的需求度身訂制活動。
例如菲律賓員工樂意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參加公司活動,我們也可邀請他們的家人參加。
但日本員工較重視週末的私人時間,因此要提升員工投入度,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員工的喜好和習慣。
問:您如何與首席人力資源總監緊密合作?未來的首席人力資源總監應具備哪些技能來駕馭未來人才格局?
我認為要駕馭未來人才格局,最重要的不是技能,而是人才的心態。
作為高級管理層,改進人才策略很重要,而交叉訓練有助實現這一目標。交叉訓練有助改變管理層的心態,從而使更多員工改變心態,最終有助提升公司。
問:如何形容您的領導風格?
我認為自己平易近人,而且保持開放態度。我喜歡討論和辯論,不想對人施壓,包括對我的下屬。
我嘗試理解別人的情況,並喜歡與團隊一同思考,不會苛責他們。
員工總是要求高級管理層做決定,但總有未知的因素使高級管理層難以作出定奪。因此經過這麼多年,我明白到成功的關鍵在於提問。
我們必須徵求更多同事的意見和解決方法,並與他們進行商討以尋找最佳出路。過程中沒有責備和對錯之分,我們各有自己的意見,因此討論很重要。
問:企業社會責任(CSR)和可持續發展現已成為許多企業的首要考慮因素,佳能因應這些趨勢採取了哪些策略或措施?
佳能一直秉承「共生」的企業理念。共生是指人們不拘文化、風俗、語言及種族之差異,建設一個全人類共享美滿生活和工作的社會。
除了銷售高品質產品/解決方案和提供優質服務,與客戶和業務合作夥伴建立長遠緊密的關係外,佳能亦致力參與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理念的各類本地企業社會責任和環保活動,為我們的社區作出貢獻。
單靠佳能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亦要與業務夥伴合作匯集資源,以發揮最大成效。
例如一些物流公司近年已開始採用電動貨車,雖然為數不多,但佳能可以與他們合作,透過電動貨車做善事,甚至合作推行其他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創意項目,這樣便可有效善用資源,加快看到成效。
問:想與團隊分享您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一個道理或有用建議是什麼?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集思廣益」。
問:您認為未來五年領袖最需要解決的企業文化議題是什麼?
「集思廣益」是我的座右銘,因此我認為領袖要為團隊成員營造一個可以互相討論的環境。
如果一個團隊由領袖作出所有決策,便不會有辯論或討論。作為一家頂尖公司,這並非一個好現象。
領袖想要取得突破,唯一的方法是與團隊和小組進行溝通,共同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問:如果沒有從事這個職業,您會選擇什麼其他職業路向?
首先我想成為一名音樂家!其次,我想加入一家貿易公司,嘗試從事國際營銷。但佳能已自行研發產品並同時處理交易,亦具備國際貿易背景,我認為佳能是我最理想的職業選擇。
問:工作以外,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
我熱愛打高爾夫球、唱歌和結交朋友。我很喜歡唱歌,在日本經常去唱卡拉OK。 我提到如果沒有從事這個職業會想成為一名音樂家,更準確來說是成為一名歌手。這就是我保持精神健康的方式。
本文首載於 《Human Resources Online》香港區第4季度電子雜誌。按此瀏覽電子雜誌,閱讀豐富的專題文章,以及來自香港、新加坡、澳洲、英國、印度等地領袖的專訪!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