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深圳、上海、蘇州、北京和杭州被評為最宜商環境。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正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以中心城市帶動現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深化區域協調發展、關注綠色發展,將是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城市發展重點。
這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CDRF)與普華永道(PwC)共同發布的《機遇之城》報告的重要發現。
報告自2014年起發布,今年報告觀察增至47座城市,覆蓋了中國多個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包括:
- 京津冀城市群;
- 長三角城市群;
- 粵港澳大灣區;
- 成渝城市群;
- 長江中游城市群;
- 中原城市群;以及
- 關中平原城市群。
其中大灣區的「 9+2」城市已完全覆蓋。
觀察結果顯示,2022年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見上圖)、廣州這四個城市。排名第5至第14的城市依次是:杭州、南京、成都、寧波、蘇州、武漢、香港、重慶、長沙、鄭州。寧波是首次進入前十的城市。
區域中心城市呈現不同發展特點,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呈現多個城市人口規模相當、發展相對均衡的多中心特點,其它地區則是省會城市呈現明顯的「虹吸」模式,在人才吸引政策下,部分省會城市吸引人才回流的同時,也吸引了省內人才快速向省會城市集中。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指出:「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湧現出許多世界級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已進入全球城市行列,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升。這些大城市是經濟增長的源頭和開放創新的高地。」
該報告採用10個觀察維度進行評估,涵蓋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城市基礎設施、自然環境、人口、城市治理及城市影響力等多個層面。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報告對觀察方法和衡量體系進行了升級,並且重點關注了城市的創新及可持續發展方面。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指出:「本期報告對指標體系作了完善,全面融入五大新發展理念,統籌考慮城市的安全與發展。報告也表明,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是城市競爭力的源泉,城市發展要更加注重軟實力以及韌性。」
10個維度排名前5的城市:
- 智力資本 — 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南京
- 技術與創新 — 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杭州
- 區域重要城市 — 上海、廣州、重慶、北京、深圳與成都(並列第五)
- 城市韌性 — 香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
- 交通和城市規劃 — 南京與廈門(並列第一)、蘇州、成都、寧波
- 可持續發展 — 寧波、東莞、上海、深圳、蘇州
- 文化與生活 —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
- 經濟影響力 — 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 成本 — 呼和浩特、唐山、保定、太原、石家莊
- 宜商環境 — 深圳、上海、蘇州、北京、杭州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合夥人金軍表示:「『十四五』期間由中心城市發揮引領作用,帶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同時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形成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制。」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表示:「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我們將更加關注現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關注中心城市在這一過程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區域中心城市的體量和規模不斷擴大,以中心城市帶動引領區域發展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是主要的驅動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share on
Follow us on Telegram and on Instagram @humanresourcesonline for all the latest HR and manpower news from around the region!
Related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