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培訓將涵蓋集團全體30,000名員工,包括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內地和香港等地的海外員工,旨在培育銀行內部專家。
新加坡華僑銀行為員工推出可持續發展培訓,以有系統的方式培養更多銀行內部專家。
華僑銀行集團常務總裁黃碧娟(Helen Wong)於上星期四(2021年7月8日)透過新聞稿宣布推出培訓,以作為「Future Smart Programme(未來智能計劃)」的第二階段。該集團未來三年將耗資3,000萬新元,為全體30,000名員工提供可持續發展培訓,涵蓋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內地和香港等地的海外員工。
培訓內容
銀行內部與外部的可持續發展專家根據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框架和重要的社會與治理(ESG)因素,一同設計超過20個學習單元,內容包括碳足跡與碳中和、可持續融資與投資、以及環境保護等。
學習單元將涵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概念和實踐範疇,使員工加深了解可持續發展,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在工作之上。
學習單元例子包括:
- 可持續發展、ESG和華僑銀行的承諾
- 可持續發展金融和商業生態系統
- 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
- 氣候危機與銀行業
- 管理未來
該銀行表示:「這些學習單元亦會提升員工在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助他們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交易、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重點的新產品和創新、以及協助客戶邁向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除上述範疇外,華僑銀行亦因應「對其員工和業務有重大影響的持續全球趨勢」提升其「Future Smart Framework(未來智能框架)」,例如:
- 加強全球聯繫,促進協作、靈活性和多元化;
- 新生態系統興起引領新的商業模式和策略;
- 善用主導我們工作和交流方式的科技;
- 因應人口變化重新定義客戶體驗;
- 對擁有新技能的人才競爭加劇;以及全球經濟體面臨最大挑戰之一的可持續發展。
整體而言,華僑銀行集團人力資源主管Jason Ho表示:「華僑銀行未來智能計劃旨在提升或重塑每位員工的技能,以適應未來職場。」
「雖然科技和數碼技能是大多數員工未來需要的必備技能,但其他方面,例如可持續發展,甚至情緒和精神健康、協作、靈活性和批判性思維等『軟』技能,對於員工的全面發展也同樣重要。」
他補充表示:「企業要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威脅,但我們堅信,只要公司上下不斷學習、放下知識、再重新學習,我們必能轉危為機。」
關於華僑銀行未來智能計劃
更新的可持續發展課程是華僑銀行未來智能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和重塑其全體30,000名員工的技能,以適應未來的工作模式。華僑銀行最初於2018年推出該計劃,並承諾在三年內斥資2,000萬新元。下一階段的華僑銀行未來智能計劃將在未來三年內獲得3,000萬新元的投資。
該計劃的學習課程涵蓋未來智能七大關鍵領域的四大標準,這些標準包括意識、從業人員和精通,使所有員工能夠緊貼世界和華僑銀行的轉型。
自華僑銀行未來智能計劃推出以來,已為集團全體員工設計共1,900個課程,當中已完成超過17.8萬個課程,超過23,000名員工的數碼基礎水平獲得提升。
約一半新加坡華僑銀行員工已展開銀行學習與發展團隊與業務部門合作設計的專門學習路線圖。該銀行表示,這些路線圖是為了擴大銀行目前和未來人才庫而度身訂造。
相片來源/123RF
share on
Follow us on Telegram and on Instagram @humanresourcesonline for all the latest HR and manpower news from around the region!
Related topics